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知识就在那里
任何人都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获得它。但现实情况往往并非如此。尤其是在科研领域,知识被视为商品,而且往往带有高昂的价格,除了最富有的个人和机构外,其他人都无法负担。
这种情况在危机时期尤为明显
从禽流感到全球新冠疫情,我们看到同 特殊数据库 样的模式一再上演。当健康危机迫在眉睫时,科学家、公众和政策制定者首先要做的事情之一就是恳求出版商降低付费门槛,确保那些迫切需要获取知识的人能够获得。无论是为了开发治疗方法,还是为了确保学生能够继续学习,知识都不应被锁在玻璃柜后面,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能打破。它应该随时可供所有人获取。

图书馆在实现这一目标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书馆旨在赋能每个人——无论你是谁、住在哪里、经济或政治地位如何——都能获取和使用知识。无论你走进像纽约公共图书馆这样的实体图书馆,还是登录像互联网档案馆这样的数字图书馆,你都无需拥有博士学位或数十亿美元的银行账户即可访问它们所拥有的知识。
我们依靠图书馆来完成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扮演的重要角色。图书馆收藏、保存、借阅。它们收集资料,以确保人们能够获取最广泛的想法和事实。他们长期保存这些资料,因为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应昙花一现。
稳定、一致、长期的访问是我们促进连续性并最终理解真理的途径。借阅——每次只向一人提供一份实体或数字资源的副本——是图书馆确保自由、公平和公正的知识共享的基石。
像互联网档案馆这样的图书馆的存在是为了确保知识的普遍共享。知识共享是一项基本人权。没有什么比保护知识共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