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的动态影响着全球汽车行业向纯电动汽车 (BEV) 的转型。如今,西方汽车制造商面临着不断变化的监管环境、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竞争压力等战略考量和挑战,尤其是考虑到中国在 BEV 领域日益占据主导地位。
最近的媒体报道称,白宫正在考虑回应政界和业界的反馈,可能推迟最初定于 2027 年至 2032 年实施的严格的 EPA 燃油经济性法规。这一考虑凸显了原始设备制造商 (OEM) 在实现近期目标方面面临的巨大压力,尤其是 2026 年的目标,这被视为向纯电动汽车(BEV) 过渡的关键。
截至 3 月 29 日,EPA 发布了关于轻型、中型和重型车辆的最终规则,这一猜测被打 新加坡号码过滤 消了。其略微修改的轨迹仍然对 OEM 提出了艰巨的挑战,据估计,到 2026 年,OEM 需要约 9% 的纯电动汽车,而底特律三巨头 (D3) 在 2023 年实现的约 3% 的纯电动汽车比例将大幅上升。
电动汽车,EPA
资料来源:环境保护署(EPA)
最初的目标为每英里 152 克二氧化碳(相当于 58 英里/加仑),到 2027 年则改为每英里 170 克二氧化碳(相当于 52 英里/加仑),这代表着排放标准的放宽。同样,2032 年的目标从每英里 82 克二氧化碳(相当于 108 英里/加仑)调整为85 克二氧化碳(相当于 105 英里/加仑),也表明目标放宽。
这些变化表明,立法战略意图只是小幅调整,而非全面逆转。对于OEM而言,采用新技术和调整生产计划的激进时间表保持不变。最终规则并没有为 OEM 提供更多喘息空间来管理过渡,也不一定意味着偏离长期减排目标。考虑到到 2027 年,OEM 必须实现每辆车 52 英里/加仑的平均燃油效率,而五年后,这一目标将翻一番,达到每辆车 105 英里/加仑的平均燃油效率,这些目标仍然很激进。
美国昂贵的纯电动汽车转型
雄心、战略复杂性和重大财务挑战是美国走向电动汽车未来的征程。这一转变的核心是乔·拜登总统的愿景,即在《通货膨胀削减法案》(IRA)的推动下,培育以国内为中心的电动汽车供应链。这项计划旨在增强美国的制造业实力,减少对外国零部件的依赖,尤其是来自中国的零部件。在埃隆·马斯克的领导下,特斯拉已成为这一美国梦的支柱,通过从内华达州采购电池和在德克萨斯州建立锂精炼厂等举措,在供应链本地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尽管取得了这些进展,但特斯拉最近采购创纪录数量的中国产锂离子电池的行为凸显了该行业存在的微妙障碍。这一举措反映了中国在电池生产所必需的关键金属和矿物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的更广泛说法,与 IRA 削弱中国在美国电动汽车供应链中影响力的意图形成鲜明对比。
中国对电池材料的影响力大于欧佩克对石油的影响力,这一对比凸显了供应链多元化的战略重要性。美国的电动汽车转型不仅仅是一种产业转移,而是一种地缘政治策略,旨在减少对全球市场单一主导者的依赖。这一转型充满雄心和不确定性,凸显了需要齐心协力建立一个有弹性的多元化供应链,以支持国内电动汽车市场的增长,同时不损害经济和战略自主权。
美国在扩大其 BEV 充电基础设施方面也面临巨大挑战。尽管制定了雄心勃勃的 BEV 普及目标并推动绿色汽车未来,但目前的充电基础设施仍落后于潜在 BEV 消费者的需求。道路上的 BEV 数量与可用充电站之间的差距造成了瓶颈,阻碍了那些担心充电便利性和可行性的消费者。